【地评线】吴忠网评:黄河的故事最精彩,黄河的故事讲不完

稿件来源:吴忠网 发布时间: 2023-05-18

在母亲河黄河最宠爱的地方,在宁夏引黄灌区的黄金地段,举办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讲好黄河故事”文化论坛,具有特别的意义。而“五一”期间举办的2023中国面食博览会暨第三届吴忠早茶美食文化节,不仅弘扬了论坛的主题,而且对本届论坛给予了有力的烘托,其本身也可以纳入黄河文化的范畴。

文化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灵魂,也是一个人的成长之基、立身之本。

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,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,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和文化基因,而且是我们物质文明、精神文明建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。

此时此刻,温柔多情的黄河水,正沿着吴忠市区内古老的秦渠静静地流淌,滋润着吴忠及周边地区的良田沃野;辉煌灿烂的黄河文化,正哺育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,塑造着黄河儿女的文化品格和美好心灵。

在这样的氛围中,我们的议题,就有令人怦然心动的诗意和迷人的色彩。

与沿黄各省相比,黄河和黄河文化对宁夏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和特别的意义。

“依黄河而存在,凭黄河而发展,借黄河而兴旺”,是宁夏的区情,是宁夏人对本地资源的基本认识,在宁夏,也是一段耳熟能详的话。宁夏人对奔流在身边的母亲河,都怀有特殊的感情,对这条河衍生出来的黄河文化,也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比较深刻的认识。正因为如此,宁夏不仅在境内筑有黄河坛,而且连续多年都在母亲节当天举办感恩母亲河的活动。

黄河,作为沿黄九省区人民共同的母亲河,不仅为沿线人民提供了甜美的乳汁、酿造了沿线人民优越的生活,而且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。因为宁夏是母亲河偏爱的地方,所以感人的故事在宁夏也尤其多,这样的故事,古代有,现代也有;城市有,农村也有;自流灌溉区故事多,扬黄灌溉区故事更多。

在宁夏大地上,有一座实物众多、内容丰富、鲜活灵动的水利博物馆。在这个露天的博物馆里,我们看到,古老的秦渠、汉渠、唐徕渠还在发挥灌溉功能、已经造福一代又一代黄河子孙,还将继续造福后代子孙;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多个扬黄灌溉工程,将黄河水引到了远离黄河、也远高于黄河河面的高原,营造了一片又一片绿洲,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距我们论坛举办地不过100公里的吴忠市红寺堡区,让黄河水逆流而上,爬上了比黄河高出300米的荒原,创造了前人无法想象的人间奇迹。那里勤劳智慧的回汉人民,就是用极为有限的黄河水,改变了千古荒原的地貌,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移民开发区,二三十万山区移民,就此稳步走上脱贫致富路,这是重整河山的壮举,这是激动人心的颂歌,这也是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历史!

在开发黄河、保护黄河、利用黄河的历史进程中,留下了多少感人的故事?为黄河增光添彩的黄河儿女,在这里作出了多少彪炳千秋的贡献?人民群众的发明创造,又为我们提供了多少新闻素材?

有多少人为兴修扬水工程而废寝忘食?有多少人为提升黄河水质而殚精竭虑?有多少人为保护、利用黄河而抛家舍业?有多少人为节约用水、水权转换而发挥聪明才智、做足了文章?有多少人因得到母亲河的哺育而摆脱贫穷、改变命运?

我们的母亲河,在宁夏、在沿黄九省区,发挥了多大的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、生态效益?在母亲河创造的各种效益中,蕴藏着多少新闻线索!

可以说:黄河,是一个亟待挖掘的新闻富矿;黄河文化,是一座仍在衍生、且还在充实的宝库!黄河的题材,是写不完的;黄河文化,是博大精深的!

有许多写黄河的作品,产生过重大影响;熠熠生辉的黄河文化,哺育了一代代作家、一代代新闻工作者。曾有大量的好作品感染过受众,还将有更多的好文章陆续问世。黄河在继续造福人类,黄河文化也在不断丰富,在黄河沿线寻找写作素材,从黄河文化中汲取营养,是人民的呼唤,也是时代的要求,对于探索者、发掘者、弘扬者来说,也一定会有丰厚的回报。

现在,媒体已经进入到了“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”的时代,除了传统的纸笔、话筒、录像机之外,手机、电脑等现代通讯工具,都已成为传播新闻、弘扬文化的有力载体,各类传播手段争奇斗艳、各显神威,借助这些快速高效、威力巨大的传播,每个人都可以大显身手、大展才华。

作为生活在黄河岸边、吮吸黄河乳汁的老记者,我对母亲河始终满怀感恩之心,曾借助党和人民给我的这支笔,以饱满的激情赞颂过黄河,也满怀深情地呼吁保护黄河,毫不留情地鞭挞了糟蹋母亲河的丑行。我对黄河的所有事务都曾给予了关注,对黄河的水质、灌区的水价、灌区的节水、对用水方式的改变、节水意识的提高、对水利设施的维护,都曾做过深入的、持续的报道。我对黄河的关注和报道,也一直持续到现在。在我采写的稿件中,直接、间接写到黄河和黄河文化的, 都占有很大的比例,但我仍然感到意犹未尽,自认为所做的一切,仍然不足以回报母亲河。我们寄希望于年轻一代新闻工作者。

保护黄河、弘扬黄河文化,是媒体和媒体从业人员的历史使命!我们应该更自觉、更主动地承担起这个使命。希望大家都关注黄河、爱护母亲河,对母亲河倾注更多的感情,为母亲河做更多、也更有益的事,为保护母亲河、合理利用母亲河、让母亲河不断流、少污染、继续造福子孙后代,作出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贡献!

“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”。该如何回报母亲河的恩德、宠爱和奉献 ? 这是每一个黄河儿女、每一个华夏子孙都要思考并作出回答的问题 。(光明日报高级记者 庄电一)

>>><<<
【编       辑】:
【责任编辑】: 朱 慧宁
【稿件来源】: 吴忠网
分享至:

主管单位: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委宣传部  主办: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文明办

地址:吴忠市行政中心  吴忠市文明办  邮编:751100   电话:0953-2039193

京ICP备10031449号  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  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(010)88050176